新闻中心
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一周年之际,为促进杭州、武夷山两地的非遗文化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充分展示和宣传推介地域文化特色,推进区域文化共同繁荣发展,2023 年 11 月 22 日下午,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龙、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调研员陆小龙、原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邓立俊、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杨义东,杭州市各区、县(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的领导们、杭州及武夷山两地非遗传承人、武夷山市媒体一行,来到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开展“一杯茶事,两地幸会”杭州-武夷山非遗交流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协办,分为座谈会及参观交流两部分。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龙在会上致辞】
【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杨义东在会上致辞】
座谈会上,杭州市、武夷山市双方代表介绍了各自城市的基本情况和非遗保护情况,并就非遗项目保护经验成果方面展开交流。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安兴老师就近年对于岩茶的保护、茶文化传承和茶产业运营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杭州茶文化非遗传承人则结合自身茶文化非遗项目,提出“活化茶非遗”的创意好方法,进行了分享。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安兴老师在会上进行分享】
【“一杯茶事,两地幸会”杭州-武夷山非遗交流展示活动现场】
在交流展示环节中,杭州市派出了颇具杭州特色的茶非遗项目进行展示交流,其中既有源于唐,成名于宋元明而盛于清、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的西湖龙井茶,也有源于唐代、以独特以茶敬客的庄重传统茶宴礼仪闻名而作为我国茶俗文化杰出代表的径山茶宴;还有源于五代,盛行于宋、体现宋韵文化作为南宋杭城官员百姓“生活四艺”之一的点茶;更有源于清代,汤色红艳、香气清如红梅、被誉为浙江茶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九曲红梅红茶。两地非遗传承人借此机会积极交流,畅谈各自在非遗传承、保护上遇到的困惑和感想,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各自在非遗传承中的经验和思路,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活跃。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龙在会上表示: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市茶非遗资源历史悠久、类型丰富,拥有各级茶制作技艺相关非遗项目35项,不仅有以“物”为志的茶叶、茶树、茶园,更有基于此在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制茶技艺以及围绕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体系和实践逻辑,它们构成和丰富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文化内涵。自从西湖龙井、径山茶宴成功申遗以来,我们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领,构建交流平台做好文化传播,推进活态传承创新转化利用;推进“茶非遗+旅游”,培育“茶非遗”特色景区,推动“茶非遗+文创”鼓励支持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促进茶非遗衍生品生产推广和销售,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原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邓立俊表示:此次杭州市非遗走亲活动“茶”作为两地纽带,以“茶文化”作为文化核心,串联起了浙江杭州与福建武夷山当地诸多文化共通点,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共同深入探索非遗的传承保护、融合发展等课题。
【“一杯茶事,两地幸会”杭州-武夷山非遗交流参观现场】
福建省武夷山市是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其中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更是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了人类非遗名录。与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相伴而生的茶俗,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本次参观交流中,大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非遗传承人刘安兴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香江名苑的名丛园,参观了武夷茶文化博览馆,以及目前国内最先进、最完整的乌龙茶全自动加工生产流水线。最后,还跟随刘安兴老师来到手工坊亲自体验学习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中的摇青、炒青、揉捻等初制工序。
本次走亲活动,不仅加强了杭州与武夷山两地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深入推进文化共兴、创新协同、资源共享,也为今后双方在文旅创意产业链双招双引、文旅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机会,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本文由欧陆注册官网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3dfxstore.com/news/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