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三星堆,大概是博物馆界的顶流、盲盒和“显眼包”一样的存在了,藏着无数未知的惊喜。近日,三星堆完成了一项大工程——“文物搬家”。带着人们对于三星堆古国原貌苍茫辽阔的想象,1500多件文物,碎片化地拼凑出古蜀文明神秘地图的一角。
三星堆修复室里的器物残片、裂隙纹路各有其美。文物本身就是历史痕迹,叠在文物之上的痕迹更加动人。尔来四万八千岁,文明绵延,是“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绝伦惊艳。时隔千年,青铜文明正睁开“双眼”,眺望着历史与未来。
三星堆博物馆馆藏文物“金面铜人头像”。(视觉中国/图)
近日,在北京卫视播出的节目《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或许是基于此,节目中的专家、嘉宾们组成的探源团通过走进湖南博物院、中国农业博物馆、泸州老窖博物馆等地,沉浸式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身临其境“溯源文明”,解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因密码。
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而不绝,书写的载体与文字的记录功不可没。探源团们走进湖南,考古了简牍的保存过程,从破土而来的珍贵书简“活文物”中探寻文字的“活”历史;他们到访北京通州,在显微镜下挑选东汉古人的五谷粮食,从2000余年前的直辕犁、耧车到1200余年前的曲辕犁,再到“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回舱,看到农耕文化的缩影。
在汩汩不断流淌着的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中,有着这些“活着”的记忆构成,跨越古今,穿梭时空,才得以让他们在千年之后感受到文明在历史中的变迁与传承。
所以当探源团们走进泸州——这里是浓香型白酒、古称“大酒”的发源地,方能从手执温酒壶的侍女石刻中回溯宋代盛行的饮酒民风民俗,在泸州的龙脑桥上“聆听”茶马古道上的驼铃声声。嘉宾们与彼时的马车驿使驶过同一条路,便仿佛望见当年的“快递小哥”走过青石桥面,带着泸州的酒走南闯北踏水过河,年复一年,岁月的痕迹里,是泸州酒声名鹊起的历程。
四川泸州。(泸州老窖/图)
“风过泸州带酒香”,初到泸州时,探源团们发出这样的感叹。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酒城之一,泸州一如当年,那年那景,酒香自古至今,依然萦绕氤氲在城市的上空,连水里都溢着浓香醇厚,袅袅不绝,让“醉美泸州”不是一句戏言。
泸州的浓香型白酒文化,与中华简牍、农耕文明一样,它们都历经岁月轮转,留了下来,成为了中华优秀文化璀璨星河中的一部分。
小标题:泸州酒
泸州古称江阳,位于四川东南部长江和沱江的交汇处,当地气候温润,四季分明,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同时,自古“川盐走云贵,万商聚泸州”,便利的交通位置和汇聚的商人也繁荣了泸州的酿酒业。
在泸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土和传世着极为丰富的酒文物,其中很多珍贵酒器、文献被收纳陈列在南城营沟头、凤凰山脚下、始建于1996年的泸州老窖博物馆中。
在博物馆的廊垛中,时间被凝固,历史得以永恒。
1999年2月,营沟头一带曾发掘出一座古窑址,出土器物以陶瓷酒具为主,时代跨度为晚唐至元初,由于大量酒具的出土,考古学者们认为,在唐宋时期,泸州酿酒业已比较发达。
2018年,古窑址出土了大量汉砖、唐末至宋陶瓷残件、温永盛大曲酒酒罐器型口沿残片,种种证据表明,营沟头一带的酒文化起源至少还可向前追溯至汉代。
谪居泸州时,北宋诗人黄庭坚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他的《山谷全书》也描绘了当时泸州酒业的兴盛:“州境之内,作坊林立。官府士人,乃至村户百姓,都自备槽床,家家酿酒。”其繁华盛况,可见一斑。
这种繁荣于宋元朝代交替时被战争破坏,直到明代以后,泸州的酿酒业才有了新气象。诗人杨慎到泸州时,忍不住发出“江阳酒熟花如锦,别后何人共醉狂”的感叹。
四川泸州博物馆馆藏文物,麒麟温酒器。(视觉中国/图)
泸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麒麟温酒器便是出于这一时期。麒麟温酒器中,汇聚了狮头、虎眼、牛尾等元素,因与中国传统祥瑞之兽麒麟十分相似而得名。作为泸州出土的原创文物,它的结构巧妙,圆形温酒壶创造性地设置在麒麟状的炉座两侧;它的纹饰精美,造型憨态可掬,在我国古代酒器中都属“孤品”,独一无二。麒麟温酒器的发现,不仅展现出当时泸州工匠高超的陶瓷制作技艺,也让后人得以窥见古时泸州酒文化的繁荣与丰富内涵。
小标题:活着的窖池
馆藏的文物与史料搭建起一方酒史的千年脉络,而紧邻馆侧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的“1573老窖池群”则更生动立体地为泸州酒的历史篇章留下了注脚。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 如今,白酒行业还在酿酒的90%以上的“国宝级”活窖池均在泸州老窖。
明代中期,一位叫舒承宗的官员决定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泸州酿酒。他是武举人出身,年轻时习武好酒,家乡的美酒让他心醉。经过细心考察,终于在1573年,舒承宗选好了一块风水宝地,采集泸州城外五渡溪黄泥建造“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始建“舒聚源”酒坊。
舒承宗或许没有想到,他当年建造的窖池能穿越悠悠历史长河,被一代代泸州酿酒人传承保存并使用至今,以“1573国宝窖池群”之名著称于世。由于现存建造早、不间断持续使用时间长、原址原貌保存完好,1996年,它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与都江堰并存于世的“活文物”。此后,2006年、2012年和2019年,它又三度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不间断使用450年的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图)
如今,“1573国宝窖池群”所在的泸州老窖7001酿酒车间入口悬挂着“中国第一窖”的牌匾,这里就是泸州白酒乃至整个浓香型白酒的根脉所在,国窖1573的历史也是始于此处。
小标题:活的微生物精灵
泸州地处北纬28°沿长江两岸——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地区”,是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这里的日照、温度、湿度等,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天时地利的自然条件。
作为酿酒发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微生物的多寡与活跃程度,会直接影响白酒成品的质量。为了更好地保证窖池中微生物的繁衍生息,泸州老窖采用了“泥窖生香”和“续糟配料”两大工艺。
所谓“泥窖生香”,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精灵的存在。泥窖和其他窖池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窖底和四壁糊了一层厚厚的窖泥。窖泥是微生物生存的载体,在白酒酿造过程中作用甚大。
泸州老窖窖泥。(泸州老窖/图)
当年舒承宗在筑窖时,黄泥取材自泸州城外五渡溪岛。五渡溪岛地理位置独特,长江被阻挡在其南部,北部朝向五渡小溪。五渡溪岛上独有的黄泥在溪流的常年冲刷下几乎不含任何杂质,保留了丰富、品质优良的各类矿物质,其质地细腻、黏性强,作为窖泥密封性高,天然适合微生物的繁衍。
一口泥窖建成后,要经过约十年时间,窖池内的微生物才能繁衍到一定数量,方可生产部分头曲,而酿制特曲酒的窖龄必须在三十年以上,这样的窖池才能被称为老窖。
在窖池中,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数以亿计的活生生的微生物精灵与窖池、井水一起活跃着。这些微生物菌群代代繁衍,菌脉传承,为所酿酒的香味贡献出独特的风味。在时间的酝酿和打磨下,窖池连续使用时间越久,窖泥中繁衍富集的微生物越多,产出的酒也越醇香浓郁。
与此同时,泸州老窖采用“续糟配料”的工艺,即每完成一次发酵周期,就去掉四分之一左右的窖帽部分的老糟,再加入新的粮食和辅料,让新粮老糟代代循环,栖息的微生物也代代延续。
窖池是有生命的,时间是窖池的心脏。对老窖最好的保护就是持续使用,窖池一旦超过三个月不用,其内的微生物就会死亡且不可复活。以酒培植窖泥,以窖泥养酒,两者相辅相成,这就是450年持续使用的1573国宝窖池的珍贵之处。
经过数百年的酿造,老窖池中的微生物已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富集有益微生物种类多达600多种。其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堪称土壤酿酒微生物的基因宝库。
也正是通过这些微生物精灵形成的黄金酿酒生态,国窖1573成了可以品味的历史,我们能在味觉上穿越时空,与古人同饮一种豪情。
小标题:活的技艺
除了活窖池、活微生物群,1573古窖池群“活态国宝”的特质还体现在其承载了传承至今的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2006年,该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1573国宝窖池群并称为泸州老窖文化遗产“活态双国宝”。
无断代传承699年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泸州老窖/图)
泸州老窖的传统酿制技艺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据清《阅微堂杂记》载:“元泰定年间,泸州始有脱颖而出者,郭氏怀玉也。十四岁学艺,四十八岁制成酿酒曲药,曰甘醇曲。用以酿之酒浓香、甘洌,优于回味,辅以技艺改进,大曲酒成焉。”
公元1324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郭怀玉研制出了“甘醇曲”,并以此酿制出第一代大曲酒,这便是浓香型大曲酒的酿造雏形,距今已有699年的历史。由于郭怀玉改变了此前酿酒只有小曲、散曲的历史,开启了大曲酒的酿制序幕,他被誉为“制曲之父”。
到明代洪熙年间,泸州人施敬章研制出了泥窖酿酒法,其后舒承宗建造窖池,总结出了一套“配糟入窖、固态发酵、酯化老熟、泥窖生香”的大曲老窖酿酒工艺技术,使得浓香型大曲酒的酿造进入“大成”阶段,为以后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此,中国传统蒸馏酒技艺便在这些古窖池上留存下来,并传承至今。
1959年,国家对泸州大曲酒的工艺进行查定总结,编写出了中国首部浓香型白酒专著《泸州老窖大曲酒》,基本确定了浓香型白酒的酿造标准,酒界泰斗周恒刚称赞泸州老窖为“浓香正宗”。
值得一提的是,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仅限于师徒之间“口传心授”,至今已传承24代。如今,7001车间被称为“国窖班”——它是泸州老窖传承699年传统酿造技艺水平的典型标杆。车间里,汇聚了许多新一代酿酒人,在师傅的引领下,学习酿酒的“十八般武艺”,时以年计。一招一式中,师徒相承的泸州老窖酿酒人秉承匠心精神,保证了传统白酒口味不至丢失,让古老的酿酒技艺得以存活,推动中国酿酒技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国窖1573。(泸州老窖/图)
从未间断的使用历史、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传承近700年的酿造技艺,活着的窖池,活着的微生物,活着的手艺,种种因素共同铸就了1573国宝窖池群无法复刻的传奇。
在传承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前行,上千年的风云巨变,数百年时光荏苒,谱写着“活态双国宝”的绚丽篇章。一抹未曾断流的佳酿流转于人们唇齿之间,照见了中华酒文化经久不息的赓续历程。
时光更替,出品自泸州老窖的每一缕浓香都在岁月的磨砺与沉淀中永续流传。
转载南方周末稿件
本文由欧陆注册官网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3dfxstore.com/news/1068.html